日期:2009年07月04日 來源:admin 瀏覽:8660次
看過電影《雙雄》的人都會對催眠師出神入化地控制警官犯罪的場面記憶深刻。而另一位影視巨星張國榮的死與其生平最后一部心理影片《異度空間》所扮演的角色(催眠治療師)的死亡場景如出一轍,讓觀眾感嘆不已。這些都說明了催眠的特征與威力。
普通人對催眠最有傾向性的一種誤解,就是把催眠當成睡眠狀態(tài)來解釋。其實,催眠本身并非睡眠狀態(tài),它和睡眠是絕然不同的。催眠狀態(tài)中,個體仍然是有清醒意識的,是一種緩慢而持續(xù)的狀態(tài),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的恍惚狀態(tài)。
那么,什么是催眠術呢?催眠術(hypnotism,源自于希臘神話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并能夠產生神奇效應的一種法術。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松、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tài)。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愿行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fā)生歪曲或喪失。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科學的興起,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tǒng)化。催眠術作為心理調整和治療技術,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它作為心理學之瑰寶,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研究越來越深入,應用越來越廣泛。催眠不但能使人轉變,而且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過程。它能夠用來治療心身疾病和消除行為障礙;同時,它也是一種有效的止痛方法,有利于手術及拔牙;催眠可以幫助被催眠者尋找內心不能放松的真正原因,進而解決之,同時幫助我們很快放松身體與大腦,輕松地、自然而然地入睡;催眠也可以幫助戒煙、戒酒、減肥、美容、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人們利用催眠能夠增強記憶的特性,產生驚人的記憶力與學習效率,正因為如此,國外一些心理學家已把催眠術作為開發(fā)青少年智力的手段之一;催眠還可以幫助人們學會放松,不再被壓力、焦慮、悲傷、挫折感等各種負面情緒所影響,更有自信,勇于面對考驗。總而言之,催眠能夠幫助人在遭遇不同境遇時得到轉機。
既然催眠術有如此多的功效,那么,催眠的適合性人群有哪些呢?
只要本人主觀愿意,相信催眠并愿意配合催眠的;心智正常,即:能明確接受、理解并回應語言交流者;有明確處理內容的都可以接受催眠術。以下人群不適合接受催眠術: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中度以上生理性精神病患者;理解與表達語言能力有障礙者;腦子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損壞或腦細胞組織已經(jīng)壞死、病變者;偏執(zhí)狂,對人無信任度與懷疑一切者;智商低于70分者;6歲以下的兒童。
總之,催眠術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在心理學領域里應用越來越廣泛,它能喚醒你內在的意識與覺悟,幫助你走上真正快樂、和諧與成功的人生之路。